Luke's Poems and Thoughts

2023-08-30 日记 朋友、女性主义、我

从 8 月 13 日起,写于地球上
我将我看到的其他博客 / 视角放在文章的末尾

Why

最近花了太多时间思考和休息,以及逃避,欣赏别人输出的内容,却迟迟不愿创作自己的东西。我知道很多东西可能已经有厉害的人思考过,并将他 / 她有逻辑的想法记录在书中了,但我没法阅读完所有的书,自然也没法引用他们的言论,如果你知道有谁有相关思考,欢迎告诉我,谢谢!

导火索

几十天前,和一位朋友谈论女性主义,我的很多言论让她感到不适以及难过,最终结束了这段「友谊」。实话说我很在意这段关系,我从她身上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我很感谢她,也感到十分抱歉。很遗憾的是,这段关系一直是以一个不平等的方式维持,并持续对双方造成伤害,导火索也只是导致它提前结束罢了。我也没那么喜欢这段关系中我自己的状态,尽管我觉得自己在变得更好,更有活力和创造力,但负面影响是,我像是活成了两个人。

同时,我花了很多时间总结和思考从这段关系中获取到的经验,从开始到结束,从朋友到我,从女性主义到更多更复杂的事情。我只能感叹时间太少,我又太普通,太多问题找不到答案,让我睡不着觉,某种意义上算是惩罚吧。

再次说声抱歉。

朋友

朋友对我

事情结束后,我和许多朋友交流过,很多时候我以为我是想找朋友寻求情绪支持,但其实是想要寻求认同感,或者退而求其次,只是想听到他们的意见。身为朋友,他们大多数时候可能都是无条件支持我的情绪,而忽略事情背后的逻辑。而作为我自己,向朋友叙述事情的时候也没法将完整的聊天记录提供给他们,一部分原因出于保护隐私,另一部分原因则是这部分聊天记录只对他们了解特定事情有所帮助,但他们并不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惯常的交流模式是什么样的。因此我只能通过只言片语,将我所感受到的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他们,二手消息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判断产生进一步偏差(当我询问心理咨询师我是否需要提供聊天记录时,她告诉我不需要,可能从心理咨询的角度讲,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更重要)。

还是很感谢他们给了我很多安慰,也提供了非常多有用的看法,尽管对其中一部分我没法完全认同,但我非常开心能听到新的想法和新的看事情的角度。包括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也是一样:当我遇到问题时,很可能这个问题已经有人在书中或者其他地方给出了解答,但是时间有限,如果我没法在短时间内找到答案的话,可能倾向于像朋友们或者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朋友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知识,专业人士也能用相关理论解答我的疑惑,非常庆幸能有他们。简单记录一下朋友们提出的一些点,不一定完全认同,但非常有意思。

听你的描述,其实这段关系非常不平等,可能早就应该结束了,你现在应该感到轻松才对

其实女性主义本身也是阶级问题,都有剥削和被剥削的一方,如果想要真正实现平权,我们要做的是消灭父权社会和私有制,这个时候我就得推荐你看《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了

我看过你说到的那些书,但我觉得她们没提出一条明确的道路,我自己也想不到应该怎么做,所以我就不想为这些事情操太多心了

或许你应该少发表看法,多陈述事实,多做一点事情

我只是个普通男生,所以你也别想从我身上要特权

我支持平权,但你不能要求特权,也不能以牙还牙,我觉得这样不对

作为男性,你已经是受益方,了解女性主义并不是你的义务,不管你是因为这段关系还是你本身对女性主义感兴趣,愿意去了解就已经是件好事了

本来也没有严格的对和错,你们只是不适合做朋友而已

朋友们性格各异,他们可能和我对世界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我很开心能和他们交流并从他们这里学到新的东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想法各异,这个世界才这么多姿多彩。受限于我的表达能力和我思考的速度,在面对面交流时我可能给出的回复是想说服对方,或者流露出傲慢的态度,尽管事后我会思考很久,思考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尝试给每个人的想法一个合理的解释。我得对给他们带来的糟糕的交流体验说声抱歉,但我近几年恐怕只能做到这样了。

我对朋友

关于这点,我一直处在一个相当拧巴的状态,人和人之间互相认可对方为朋友的程度是十分不同的,这种落差感可能是生活中很多烦恼的来源。 对朋友和对自己双标也是,我希望朋友能告诉我 ta 的感受,ta 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这样我才能更好地照顾好 ta 的情绪,也能更好地做朋友。而反过来,当我对朋友的某些行为感到厌倦时,我又很难说出口,不论这种行为该叫善良还是软弱,都让我在一段时间内感到难受和困惑。比如我会给我喜欢的朋友分享身边的美景和一些生活中的乐趣,而当另一些朋友给我分享类似的事情时我又会感觉无力应对。或许互相打扰才能维持好一段关系,但我可能需要花挺多时间找到自己和别人的边界。

如何去爱

另一个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的点是,我觉得自己对一个人好的模式像是刻板印象里的中国式父母对孩子好的模式——「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一股脑地把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全部给 ta。我知道很多朋友为了不让我伤心,就算压力很大也会告诉我这些是他们想要的 / 非常感激我,在一段关系中想要做到什么都实话实说对双方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很大的勇气。可是这种爱在很多情况下让人十分窒息,当我询问心理咨询师时,她告诉我「不要怀疑爱一个人的方式有没有对错,找到匹配的人才是重要的。而且按照你的说法,如果对方告诉你他们的需求,你可能是能做到尊重他们的需求的,他们没说所以你只能把你觉得最好的都给他们。」那么就拭目以待吧,爱可能是我需要终身学习的东西。

想到的,传达的

人与人

人与人之间可能无法完全互相理解,当你真诚地掏心掏肺告诉其他人你的想法,其他人可能只会觉得你在演戏,你是虚伪的。当你在努力尝试过后,无法做到最好的自己,其他人可能只会觉得你在惺惺作态,根本没有付出努力。当你不求回报地做一件事情,其他人会觉得你始终有所图,不会意图单纯。所谓问心无愧可能就是尽管面对如此多的质疑,还要坚持自己所做,直到真相水落石出,真的值得如此吗?能力和愿景不匹配,反而让大家笑话,如果没有人支持,值得一直坚持下去吗?对他们来说,是更需要他人的信任还是自己的信任?大概是有这样能一直坚持自己的人,世界才能变得更好。我知道我就是能力和愿景不匹配的人,我距离能一直坚持自我的人还差得很远,甚至都没有尽全力尝试。

而当你真正尝试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可能带来的冲击不亚于在你心里投下一颗原子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庵野秀明想在《新世纪福音战士》中想通过第 N 次冲击表达的东西,但至少我感觉,我和朋友在这次讨论互相给对方带来的痛苦,就像一次「冲击」。或许只有性格类似的人能互相理解,或许只有自己能理解自己,或许连自己都理解不了自己,只能在背叛自己和忠于自己之间找到平衡,然后努力撕裂,挣脱,再努力诠释新的自己。

心理、语言、文字

在人和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免地需要用嘴说出语言,用笔写下文字,有时甚至还要搭配上肢体动作,但就算有如此多的表达方式,想要完整地表达出心里所想的,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我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长时间没有和人高频次地交流,导致我和人沟通时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情分散,而快速地对话还会减少我思考的时间,进一步导致我很多时候无法用口语在短时间内表述我的想法。我经常会在和朋友的对话后思考我说得不够好的部分,然后记录下来,努力尝试缩小说话和写字表达的差异。这是一项非常长期的工作。

语言不仅仅能传递信息,甚至能影响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澳大利亚的辜古依密舍语,只使用东南西北等绝对方位,没有前后左右,这也导致当地人需要 / 拥有极强的方向感。皮拉罕人的语言里只有一和二,放置三个苹果在 ta 们面前,ta 们甚至没法用语言描述出个数。蒙古语里有很多形容云的形状和羊毛颜色的词语,我们却无法用汉语准确地表达。某种程度上来说,语言限制了我们的表达边界。我开始逐渐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背诵那么多课文和古诗文,只有在见识过了如此多的好的文字和表达,我们才能尽可能拓宽我们能表达的东西。而学习不同的语言,则让我们能用更多元的方式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学习到我们从没了解到的东西。

上面这部分内容来自播客 Orpheus 微见,非常值得一听。

看完,读完《你一生的故事》的电影和原著,也让我十分感慨。通过学习一门语言,主角居然可以拥有非线性的思维方式,做到预知未来。七肢桶通过将口语和文字分离的形式,是否就能做到更好更全面地表达自己?而回归到书本身,也十分有趣,这本书的译文不是很符合我的胃口,可能是因为它是在 2005 年被翻译的吧。一篇关于语言和表达的科幻短篇,拥有着不同语言的再创作(翻译),不同形式的再创作(电影),就像是七肢桶的口语和文字。当我们阅读书和观看电影的时候,就像是掌握了两种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部作品。而因为英语和中文水平的不同,人生阅历的不同,我们能体会到的东西也会不同,非常有意思。

圣经里说,上帝为了防止说着同一种语言,住在同一处的人们修建成一座直入云霄的巴别塔,将人们分散到各地,并让他们语言不通,进而让他们无法修建成功。然而就算说着同一种语言,人们也会因为压迫和其他,主动地将语言隔离开来,比如女性因为性别歧视无法接受教育创造的女书,非常感谢 Noto Sans 项目让我了解到这一文化。在长沙,橘子洲头的一间小小房间里也会有传承人去介绍,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

女性主义

无论是从 Twitter 上看到的交流,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与朋友交流,都让我意识到了一个事实,可能大多数男性都无法感受到女性主义所谓的「点」,在所谓的中立、理性位置夸夸其谈,包括我后面这些言论。一些人称其为男性没有资格谈论女性主义,或者说,像朋友告诉我的,男性想要获取到上下文,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大概就像女性在某些男性占主导优势的领域一样)。 我还是想把我当前的想法记录下来,无论它到底是幼稚还是傲慢还是什么其他的,我希望自己能在做出更多努力和研究后能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里只记录了我和朋友对话中我的部分。

2023-03-10

2023-03-13

现在

回顾以前跟朋友说的这些话,其实都让我感到有些羞耻,一方面是感觉我和朋友对话的时候还是有比较强的说教口吻,我不喜欢这样,但我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改变。还有关于个体和集体的部分,我感觉到了我的认知十分浅显,女性主义就更是如此了,我还要花非常多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多了解,多向他人学习,能做到的事情就努力做到。 平权和其他很多话题一样,如果我只想为了获得一些认同感,只和自己观念相同的人交流便可以了,但这某种程度上是自欺欺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和成长的遭遇不同,就算是女性也会对女性主义有不同的理解,我还是想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可能听完以后会固执己见,但希望我一定要在逻辑上说服自己。

一直以来,我对部分情绪的感知非常迟钝,比如愤怒,比如某种难过,总的来说我的情绪偏向稳定,但我还是有点分不清这是麻木,还是我的底线很低,还是就是正常现象。心理咨询师告诉我每个人对情绪的感知程度是不一样的,但对于我来说,感性和理性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她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正常人被针扎了,会觉得痛,会难受,会想要止痛,治好自己;而我可能是被针扎了,有点痛,但紧接着就开始奇怪为什么这里会有根针,是谁放在这的,以后会不会又被扎到。又或者说,我能感受到朋友不开心的时候,却不知道要怎么安慰他们,怎么接住他们的话,这时我只能耐心倾听,虽然很多时候耐心倾听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我也体会过,一句合适的话,能有多大的力量。这也是我需要长期学习的课题。

死亡

All those moments will be lost in time, like tears in rain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死亡是某位非常亲密亲人的离世,在 ta 离世前几天,我甚至也还整晚玩着电脑游戏。逝世当天,就算看到 ta 躺在冰冷的棺椁里,我也很久都没有哭泣,家里的客人甚至夸我坚强。只有我知道,并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彼时我根本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而当我想到,曾经一直在我身边陪伴着我的人,以后只能存在在我记忆中的那一刻,我的泪水才喷涌而出,一直哭到我没有力气为止。而后我也因为在 ta 病危时的行为,内疚了许多年,每次想到无法完成 ta 与我的约定,我都会再轻轻地哭一会。

再然后就是自己的体验了,很小的时候考虑过自杀,因为感觉自己的存在只会给别人带来麻烦,我自己也很难感受到我需要的爱,但这个想法从未付诸实践。长大一点后出过两次非常非常小的车祸,眼前一黑、心跳加速、不受控制地飞出去,或许是我自己真正离死亡比较接近的时候,但也只给我带来了比较长时间的疼痛。大学时则又有过一段比较焦虑和抑郁的时间。至于现在,我觉得死亡也是生命的一种体验,我不再想因为痛苦和焦虑而选择死亡,而想因为快乐和幸福。我体验完了我想要体验的一切,我在意的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为我在意的人战斗过,我的小小梦想也实现了至少一部分,希望有这么一天,我可以愉快地选择我的死亡(大概就是我在「如果明天我就要离去」和「了无痕迹」这两首诗里写的感觉)。因此我也算是安乐死(或者叫协助自杀)的支持者。

只言片语

这是我对这位朋友最后说的一部分内容。在写 / 没有写在这里的话里,我的逻辑存在一些问题,我的情绪也并不确定,我不确定我想要什么,模棱两可的态度让人感到厌烦,这是我一直以来的问题。无论你觉得是虚伪、是傲慢、是炫耀、还是真诚,这就是我当下的状态,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学会表达,这也是我心理咨询的目的之一。

现在

我思考了很久,最极端的时候甚至觉得是不是男性就没有什么值得被爱的地方。好像记忆里绝大多数女性都美丽、努力、勇敢且善解人意,而男性则各有各的问题。事实上,我选择性地忽略了很多男性的努力和每个人身上都有的缺点,作为一个男异性恋者,很多男性的吸引力对我来说自然也被忽视了。我还是认为,美好的品质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拥有,我只是在用不匹配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和自己,我没有办法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到尽善尽美。当然,我也不想再向下比较,我想变得更好,当心理咨询师问我,什么叫做「好」,我所说的「好」是不是一直都是别人要求的?我想了很久也没法给出一个定义,最后告诉她,能让我的朋友、家人和我都感到快乐的品质或许就叫做「好」。什么才算好?我要多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也会开始行动。

最后,如果你看完了这些,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是什么样的人。

后记

这篇文章从开始酝酿到动笔花了两周,从动笔到写完花了近三周。这段时间里看社交媒体的时间都少了很多,手机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从平均十小时下降到四五个小时,但为什么花了这么久才写完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我拖延……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感性的东西真的很难写!这些字在我脑海里可能思考了无数次,很多想法想了又忘,忘了又想,反反复复,直到我把它们录入下来,它们好像才真实地存在在了这个世界上。我也花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和朋友们还有心理咨询师交流,翻看之前的聊天记录,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答案找到了吗?没有,有很多问题就是没有答案,我需要的可能只是在每个阶段都留下一部分思考,努力自洽。

值得庆幸的是,在成长到 24 岁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写了 24 首诗,很多诗的灵感来自我的朋友们,再次感谢他们!虽然文笔有待进步,但我总归是在向我「代码诗人」的目标前进了。

最后,希望朋友能成为她想要成为的人,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感谢她给我带来的所有知识和反思。这篇文章也不仅仅是一篇自我安慰和自我感动的废文,我对自己承诺。

精彩文章

以下文章仅仅代表我看到的我觉得不错的内容,不一定认同其中观点,但让我知道了其他人如何思考和写作。

#journal